城裡人已經看慣了城市化、園林化、公園化的景觀,而向往原态、綠色、潔淨的生态自然環境與原真、淳厚、恬淡的鄉土人文環境。在休閑旅遊時代,鄉村旅遊尤其需要生态化環境,而非絕對的、單純的人造景觀。因此,區别于城市人群所熟知的東西,去城市化、去公園化、去标準化才是鄉村旅遊産品的市場源動力。基于這種市場訴求,鄉土化景觀和鄉俗化産品,以及鄉土化和鄉俗化的風貌、風俗、風情、風物、風味才是城裡人的訴求,發展鄉村旅遊要突出 “四美”融合。
01 塑造鄉村形态之美
鄉村之美,美在特色。我們立足甘肅地域廣闊狹長、氣候類型多樣、地區差異較大的實際,堅持因地制宜、量體裁衣,着力勾畫“各美其美、美美與共”的多彩“隴原風情畫”。
一是突出區域性
綜合自然環境、發展條件、文化傳統等情況,按照河西走廊、中部沿黃、甘南高原、南部秦巴山、隴東隴中黃土高原五大區域,科學布局鄉村空間形态,合理确定發展目标、任務和舉措,力求鄉村規劃體現地域特色,形成錯落有緻、五彩缤紛的整體格局。
二是突出多樣性
結合打造城市服務型、工業主導型、農業優先型、文旅賦能型、生态功能型5種縣域類型,在綜合分析鄉村發展條件和潛力的基礎上,針對全省生态脆弱、地災多發的實際,将全省村莊分為集聚提升、特色保護、城郊融合、搬遷歸并和“看不準”5種類型,引導鄉村科學編制規劃、促進特色發展。集聚提升類村莊重在挖掘比較優勢,強化産業支撐;特色保護類村莊重在挖掘曆史文化等特色優勢,發展壯大鄉村文化旅遊和特色産業;城郊融合類村莊重在發揮區位優勢,打造城鎮後花園;搬遷歸并類村莊重在嚴格限制新建、擴建活動,近期無法搬遷的,通過農村危房改造、人居環境整治、基礎設施維護等滿足村民基本生活需要,搬遷歸并後的村莊原址及時複墾或還綠;“看不準”類村莊原則上先不安排建設項目。
三是突出差異性
農村不是城市的翻版,而是别有風格、另具韻味的田園。應立足環境條件、民俗風情、文化傳承和曆史脈絡,不搞“一刀切”模式,引導各地科學把握村莊分類标準,逐村分析、精準确定村莊類型,做到“一村一特色、千村千面貌”的差異化,防止“千篇一律、千村一面”的同質化,最大限度避免“再次落伍、二次浪費”,避免農村“不像農村”的現象發生,讓人民“望得見山、看得見水、記得住鄉愁”。
02 厚植鄉村産業之美
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,也應是鄉村規劃的着力所在,需要統籌謀劃好産業選擇、建設用地、項目布局等,引導鄉村地區向内涵式轉型發展。
一是立足特色優布局
結合鄉村資源禀賦,按照宜工則工、宜農則農、宜牧則牧、宜遊則遊的原則,合理安排村莊産業發展空間,注重規劃“留白”,有效保障農村新産業新業态發展用地,培育壯大各具特色的生态産業,全面提升鄉村産業層次。
二是突出集聚優布局
統籌推進“多規合一”的實用性村莊規劃,按照集約高效的原則,規劃鄉村産業發展空間,完善産業園區配套設施布局,引導要素向園區集聚、項目向園區集中、産業向園區集群。強化土地集約利用,對空心村、閑置宅基地、撂荒地、廢棄建築等,采取整治、複墾、盤活、撤并等方式,最大限度發揮土地資源效益。
三是深化融合優布局
依托鄉村發展基礎條件,把現代産業發展理念和組織方式引入農業,通過規劃引導農村一二三産業集中連片、深度融合、集聚發展,拓展農業多種功能,催生鄉村新産業新業态,拉長産業鍊、提升價值鍊、完善利益鍊,着力構建産業融合新體系。
03 賦能鄉村生活之美
讓鄉村生活更加美好,是鄉村振興的本質要求。編制鄉村規劃必須堅持問題導向,着眼破解城鄉公共服務不均衡等突出短闆弱項,努力把鄉村建設成為人人向往的幸福家園。
一是聚焦暢通暢行
甘肅地廣人稀,大部分村莊點狀分布、村民居住分散、資源利用率不高。在鄉村規劃中,我們有針對性地實施農村道路暢通工程,加快推進鄉村道路路網、自然村組道路通硬化路,實現農村公路建設更多向進村入戶傾斜,真正把産業路、旅遊路、緻富路修到群衆家門口和心坎上。
二是聚焦服務配套
抓好鄉村規劃與縣城、中心鎮規劃有效銜接,因村制宜明确村域公共服務設施選址、規模、标準等要求,引導城鎮公用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向鄉村延伸覆蓋,加強教育、醫療衛生、社會保障、文化體育、養老托幼、電商網點等設施配置,推動形成縣鄉村功能銜接互補融合發展的格局,滿足村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。
三是聚焦生态保護
突出以規劃提升農村“顔值”,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保護治理,優化鄉村水系、林網、綠道等空間布局,讓生态美起來、環境靓起來,厚植山清水秀、天藍地綠、村美人和的鄉村底色。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,紮實推進農村“廁所革命”,持續推進農村生活垃圾處理,穩步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,深入推進村莊清潔行動,讓良好人居環境真正成為農民生活的增長點、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點。
四是聚焦發展安全
深化資源環境承載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适宜性評價,綜合考慮滑坡、泥石流、旱澇等各類災害的影響,劃定鄉村災害風險管控邊界,明确綜合防災減災措施,築牢農村安全“防火牆”,切實保障農民群衆生命财産安全。
04 彰顯鄉村人文之美
鄉土文化是鄉村的根和魂。編制實施鄉村規劃,必須既注重塑形,更注重鑄魂。
一是延續文化根脈
敬畏曆史、敬畏文化、敬畏生态,堅持保護與建設并重,在規劃中劃定鄉村曆史文化保護線,完善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制度規定,加強各類建設風貌管控,不搞大拆大建,全力保護好文物古迹、傳統村落、民族村寨、傳統建築、農業遺迹等原始風貌,保留鄉土韻味,留住田園鄉愁,突顯鄉村本色,實現“看山望水記鄉愁”。
二是激活文化内涵
健全村莊曆史文化遺産調查評估機制,深入挖掘隴原鄉村深厚的文化積澱,實現創造性轉化、創新性發展,努力創造更多更好的農村公共文化産品和服務。規劃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,廣泛開展文明村鎮、星級文明戶、文明家庭等群衆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,繁榮興盛農村文化,提升農民精神面貌,煥發鄉風文明新氣象。
三是放大文化效應
堅持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,從全局統籌謀劃、整合資源,大力發展以農(牧)耕文化為魂、田(草)園風光為韻、村落民宅為形、生态農業為基的鄉村旅遊産業,推進旅遊專業村、鄉村民宿、農家樂等業态擴面提質,打造一批特色鮮明、體現地方人文的文化旅遊精品,持續擴大甘肅鄉村旅遊的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。